• 咨询热线

    010-58221576

    联系手机

    18610536046

成功案例

夫妻离婚引发借名买房纠纷的判决

来源:未知   2019-09-23   人看过

一、原告诉

原告申某起诉称:被告系我岳母。我与第三人赵女士于2008年2月14号在国外中国大使馆登记结婚。2010年初,我与卖家周先生在L地产公司签订《甲市存量房买卖合同》,购买乙区XX小区1603号房屋,房屋面积62.65平米,总价款128万,中介费3万元,全款购买。基于我夫妻二人申请两限房未成功的原因,故将所购房产登记在赵女士母亲名下。合同签订前期,所有与卖家、中介签订的合同,都由我签署,最后的网签合同和房产证是赵女士母亲的名字。购房款128万中,签订协议时给付定金2万,剩余126万元分两次(分别为95万和31万)从第三人XX银行储蓄卡汇入卖家指定账户。中介费的支付亦刷自第三人的XX银行信用卡。房屋购买后,我夫妻二人共同装修,并在此居住至2014年5月初,双方户口以及两个孩子的户口均落在此房产上。之后该房屋出租至今,房屋租金也一直由我收取。该诉争房屋系我夫妻二人共同财产,我多次要求被告返还房屋,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,但被告置之不理、不予配合。所以现特请求法院判令:被告协助我及赵女士办理甲市乙区XX小区1603号房屋的过户手续,将该房过户至我和赵女士的名下。

二、被告辩

被告王大娘生育一女赵女士。2009年8月,郭大叔为炒股,用赵女士名义开设股票账户,并办理XX银行卡连接该股票账户,其后该XX银行卡一直由郭大叔及我使用。2010年初,我考虑到即将退休,而且就一个女儿,以后想和女儿在同一个城市生活,因此打算在甲市购买房屋养老使用。但由于当时尚未办理退休手续,时间不充裕,委托原告与赵女士代我看房,待房屋确定后,我在2010年3月来甲市与卖房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,并用赵女士的账户即当时用于炒股的账户(账户实际使用人是郭大叔与我)支付的购房款,购房款的实际支付人为我。2010年初时原告与赵女士二人均非本市户口,没有购买两限房的资格,因为申请两限房才将房屋登记在我名下的陈述纯属捏造。购房后,我、郭大叔与原告及赵女士共同居住在该房屋内直至2014年5月才共同搬入乙区C地的房屋内,其后我将房屋出租一直收取房屋租金,现原告与赵女士的离婚纠纷正在审理过程中。因此,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。

三、法院查明

原告与第三人为夫妻关系,双方于2008年2月14日登记结婚。被告与郭大叔为夫妻关系,第三人为二人所生之女。2010年2月28日,原告作为买受人与周先生作为出卖人、甲市L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L公司)作为居间人就位于甲市乙区XX小区1603号房屋(以下简称1603号房屋)签订了《甲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》、《补充协议》、《居间成交确认书》、《过户、按揭代理合同》等系列合同。2010年3月25日,被告作为买受人、周先生作为出卖人正式就1603号房屋签署了《存量房屋买卖合同(经纪成交版)》,该合同在房产登记机关办理了正式备案。甲市乙区房屋管理局颁发了1603号房屋的产权证,该房登记在被告名下。2010年3月31日,周先生出具收条,确认收到被告售房款128万元整。

四、法院判决

驳回原告申某的诉讼请求。

五、律师点评

房产纠纷律师认为:原告虽提交了其与周先生之间的系列合同、其曾支付1603号房屋的部分日常支出及原告和第三人一家人居住1603号房屋的证据,但上述证据均不足以证明原告和第三人为借被告之名购房。原告亦未证明其父母向第三人账户内汇款的性质。考虑到原告、第三人与被告之间的亲属关系,其代为签署合同、支付房屋的日常支出、居住使用房屋亦在情理之中,故对原告所主张借名买房合同关系不予采信。就原告父母向第三人账户内的转款问题,相关权利人可另行主张权利。

北京君途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部、北京市司法局批准设立的专业律师事务所,本所有知名的离婚律师、房产律师、遗产继承律师、劳动争议律师、刑事辩护律师、企业法律顾问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。

相关案例

联系方式

  • 北京三元桥总部
  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大厦A座15层
  • 北京东四环办公室
    北京市朝阳区南十里居27号(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旁)
  • 电话
    18610536046;18610536042;18610538840;18610539460;13260238565;18610535770